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德的智慧(康德批判哲学解读)读书堂西方大家智慧速读文库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0
楼主
2020-4-15 03:09:50
【资料名称】:康德的智慧(康德批判哲学解读)读书堂
【资料描述】:

  虽然康德学习的是批判哲学,但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在他所处的年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存在两种重要理论:一是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另一种是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德意
  志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
  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少年时代,康德便对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矢志于这方面的研究。1740年,康德进入柯尼斯堡大学。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1770年晋升为教授。
  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二年”,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开始,他发表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批判”论著——《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从此,在让自己享誉世界的同时,康德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柯尼斯堡。
  虽然康德学习的是批判哲学,但他本人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理论。在他所处的年代,欧洲哲学思想主要存在两种重要理论:一是由洛克、休谟等人发展出来的经验主义;另一种是笛卡尔等人的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知识来源于人的经验,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理性。
  康德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通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
  在康德看来,时间和空间是两个先天的特殊的概念。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没有人可以想象一个存在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世界中的物体,因此他强调没有时间与空间,经验就是不可能的,这两者先于一切经验。
  此外,康德还认为经验必须来自于心灵以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感知、理解他周围的世界,但永远无法感知、理解自己本身,因为知识的产生需要时间、空间与范畴三个要件。在因果律方面,康德认为因果律是人类理性的结果,康德赞同休谟因果律不来自于经验的观点,但他相信可以证明自然法则,因为自然法则就是人类认知的法则。因果律其实就是人类理性的表现。
  在伦理学方面,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取决于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这就使我们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康德的这些观点导致了一场哲学领域内的“哥白尼革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并非是附庸风雅,而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思维,改进我们的思维习惯,扩大我们精神生活的视野。康德哲学是我们了解西方理性精神的一个关键,为此,我们思考再三之后,从康德思想中精挑细选了最具影响力,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最具冲击力,对我们的观念最具启发性的篇章组成了这本可以雅俗共赏的案头藏书。
  本书包含有批判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内容,力求将康德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展示给读者朋友,希望读者能在闲暇之余走近康德,了解康德,从中有所收获。
  的柯尼斯堡的一个小手工业
  者家庭。6岁那年,康德进入小学学习,1740年进入柯尼斯堡大学学习。
  1755年,康德提出学位论文《论火》,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匿名出版《自然通史与天体论》,第一次在长期统治人们思想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缺口。
  1775~1768年,康德发表的论著有:《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1755年)、《自然地理学讲授提纲》(1757年)、《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1759)、《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1760年)、《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1762年)、《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1763年)、《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观察》(1764年)、《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1768年)。1769年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关键一年。由于受英国经验主义影响,特别是省察到休谟所提的有关因果联系有无必然性问题的重要意义,他从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哲学的“独断的美梦”中猛醒过来,开始从“先批判时期”向“批判时期”过渡。
  1769年,康德受埃尔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次年受耶拿大学聘请,3月被任命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并提出《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理》论文,进行答辩。
  1780年,康德开始《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写作,他的哲学思想进入批判时期。
  在1781~1790年的10年间,康德的构成批判哲学体系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导论》、《判断力批判》3部巨著相继问世,另外还刊行了《未来一切形而上学导论》(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年)、《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1786年)、《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1788年)以及其他10多篇论著。
  1786年冬,康德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
  1792年起,康德担任柏林科学院哲学部主席,同年发表《论人的劣根性》,次年春发表《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同年9月,康德发表《论格言:道理上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实践上却行不通》。
  1794年,康德发表《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同年6月发表《论万物的终结》;7月,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0月,康德因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训斥。第二年发表《永久和平论》。
  1796年,康德发表《论灵魂的器官》,同年6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讲课,自此离开了讲台。
  1797年,康德发表了《道德形而上学》,同年9月发表了《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利》。
  1798年,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同年秋发表《学科间纷争》和《人类学》。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哲学之关系》。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801年,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埃尔·康德在家乡柯尼斯堡去世。
  康德是人类思想天空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将康德、柏拉图和奥古斯汀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第一辑 纯粹理性批判
  先验直观——感性、直观、经验
  感性、直观、经验
  空间与时间、现象与物自体
  先验逻辑——范畴、知性、形成
  概念的划分
  范畴及其演绎、验前综合判断
  先验判断——原理、理性、途径
  原理的定义
  人的判断力与图型原理
  什么叫本体
  什么叫理性
  对先验理念问题的陈述与解答
  理性、知性、理念、经验之间的关系
  理性的新途径
  第二辑 康德的认识论
  范畴
  知性与感性的互动性
  “先验构架”——一方面是感性,一方面是知性知性的先验原理
  “实体”与“因果”
  “交互”
  “经验思维三准则”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主观演绎”
  “客观演绎”
  “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先验矛盾
  “先验幻象”与辩证法
  四个“先验矛盾”
  “先验矛盾”的特殊性
  物自体
  物自体作为感性的来源
  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
  物自体作为理性的理念
  第三辑 审美与目的论
  人的本质与审美
  自我意识与审美
  自由与审美
  人向自身的生成与审美
  人的感性与审美
  人类的本质与形貌
  心理机能与审美
  想象力的活动
  符号活动
  心灵的游戏
  美感特征
  关于趣味
  趣味的概念
  趣味的性质
  趣味与时尚
  关于美、崇高、笑、哭
  美与崇高
  笑与哭
  第四辑 康德的伦理学
  道德律令
  “人是目的”
  “意志自律”
  善恶与道德感情
  历史理念
  实践理性的“先验矛盾”与“至善”
  历史观
  附录
  康德演讲稿
  康德生平和活动年表
  康德名言录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国学梯级公开课1-6(套装共6册)摩罗 杨帆 编
下一篇:错觉心理学:从理解错觉到启发创新 Deviate: The Science of Seeing Differently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10 01: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