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京一年 蒋方舟 著 Over year in Tokyo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36
    楼主
    2020-4-15 03:43:45
    【资料名称】:东京一年
    【资料描述】:

      编辑推荐
      随文彩插: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拍摄的三十余幅摄影作品,去陌生化的东京。
      内附精致别册:作者*短篇小说《雨男》,丧丧的日式爱情。
      蒋方舟首次献声,全程录制有声书,喃喃自语,迷之东京。
      灵魂画手蒋方舟手绘地图,设计“东京一年”帆布包、同款笔记本,日用即道。
      九月全国高校、书店,东京漂流记巡回演出即将启动,二十场以上的活动与你分享。
      陈丹青、窦文涛、阎连科、刘瑜击掌推荐。
      特别说明:购买此电子书,无赠品,敬请谅解。
      内容简介
      “二〇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同时,这也是一本病历,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本书邀请日本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一路旅拍,镜头下是东京的日常以及“在别处”。
      作者简介
      蒋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次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审判童年》,“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获得*届朱自清散文奖。2012年大学毕业后任《新周刊》副主编。代表作:杂文集《正在发育》《邪童正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等。蒋方舟的写作展示了对自身和“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的关切。  伊藤王树,1978年出生于日本,纪录片导演,作品曾获艾美奖提名。执导的《15岁离开家乡的歌》(冲绳少女离开故乡的故事)等纪录片陆续在日本上映。
      目录
      版权信息
      序
      2015.12.16 (星期三)
      2015.12.17 (星期四)
      2015.12.18 (星期五)
      2015.12.19 (星期六)
      2015.12.20 (星期日)
      2015.12.22 (星期二)
      2015.12.30 (星期三)
      2015.12.31 (星期四)
      2016.1.2 (星期六)
      2016.1.3 (星期日)
      2016.1.6 (星期三)
      2016.1.13 (星期三)
      2016.1.16 (星期六)
      2016.1.17 (星期日)
      2016.1.24 (星期日)
      2016.2.18 (星期四)
      2016.2.19 (星期五)
      2016.2.20 (星期六)
      2016.2.21 (星期日)
      2016.2.25 (星期四)
      2016.2.28 (星期日)
      2016.3.8 (星期二)
      2016.3.15 (星期二)
      2016.3.24 (星期四)
      2016.3.25 (星期五)
      2016.3.30 (星期三)
      2016.4.4 (星期一)
      2016.4.7 (星期四)
      2016.4.8 (星期五)
      2016.4.16 (星期六)
      2016.4.22 (星期五)
      2016.4.23 (星期六)
      2016.5.27 (星期五)
      2016.5.29 (星期日)
      2016.6.25 (星期六)
      2016.7.10 (星期日)
      2016.7.23 (星期六)
      2016.7.24 (星期日)
      2016.7.26 (星期二)
      2016.10.10 (星期一)
      2016.10.15 (星期六)
      2016.11.8 (星期二)
      2016.11.9 (星期三)
      2016.12.20 (星期二)
      2017.1.11 (星期三)
      2017.1.17 (星期二)
      雨男
      媒体评论
      方舟是一个特例的人,只有榜样性,没有普及性。才情、思维、读书与写作,尤其在同代人中的独立性与包容性,时尚性与利他性,都不能和她的同代作家相论与比较。你无法理解她对底层、民间、民族、国家那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关注与忧虑,你也无法理解她对时尚、潮流的领新与领悟,乃至于对两性、家庭、婚姻和仇怨,她都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坦荡。如果说有人生来是为了让人嫉妒的,那也就是她了吧。对许多人来说,和她相处是一场灾难,因为她让你知道你的短处与缺陷;让你知道,时间与时代,早就与你无关不在了。
      ——作家阎连科
      《东京一年》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个也是*出名的作品:她自己。《东京一年》中出场的蒋方舟,和作为叙事者的蒋方舟分属两者。她既是看东京、看在东京的自己,更是在东京看中国的人和事。回到北京的,是刚开始真正人生的青年作家蒋方舟——“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自由撰稿人李二
      前言
      序
      1786年9月3日凌晨三时,37岁的歌德提起行囊,独自一人钻进一辆邮车,逃往了意大利。
      那时候的歌德在魏玛已经生活了十几年,身居要职。他出逃并非是因为走投无路,而是他发现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觉被套上了一个齿轮:白天忙于政务,业余创作一些爱情诗,生活把创作热情压榨得干瘪枯竭。
      他有朴素的直觉:这样下去不行,因此抛弃了一切,逃到了他心目中的乌托邦——意大利。他在那里生活了一年零九个月,足迹遍及整个意大利,从城市到农村,喜悦地目睹并且描述着岩石的硬度和空气的弹性。
      歌德在意大利完成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写了《塔索》《浮士德》的部分。意大利拯救了他,把他从成为一个附庸风雅的公务员的命运齿轮上解救了下来。
      2016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
      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度过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没有目标与意义,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充的空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把时间拉得很长远,把浓度稀释,才能填充过完一天,所以我必须认真凝视美术馆里每一幅画,认真咀嚼每一口食物,认真地把每一个念想变得绵长。
      认真也是孤独的结果。我几乎不会日语,大多数时候面对别人都只能微笑点头,无法建立任何情感联系,更无法在人际交往里投入什么热情。说实话,即便会日语也无助于我缓解孤独。东京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城市,用获得芥川奖的作家、搞笑艺人又吉直树在《火花》里形容的:
      “东京这个地方,聚集着从各个地方而来的人们。从前在乡下时,从漫画和电视剧里看见的东京,虽然灯火繁华,但人总是很冷漠。上京后我才明白了,那并不是冷漠,而是因为身为外来者的大家都心情紧张。外来者进入东京这个城市,一个个都表现出不要被吃掉的紧张状态,终于成了一个集合体。”
      我在东京的生活仿佛在一种看不见的屏障中,无论是走在拥挤的表参道或涩谷,还是被裹挟在人群中去看花火大会,我始终感到人群是幻觉,我在与自己单独交谈。
      被迫的认真与被迫的隔离,把我从之前一直在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中解救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这几年我很反感的一句话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眼前苟且”与“诗和远方”是一对虚假的对立。我在东京一年的生活表面看是“诗和远方”,生活在迷人的异域,鸡毛蒜皮消失了,可东京的生活同样存在着无奈的人性、琐碎的沟通、窘迫的算计与虚伪的寒暄。另外,网络的发达让“远方”的概念消失了,我身在异国,却时刻关注着国内的人与事,为我触手而不可及的苦难感到悲伤。正是这些并不美好的细节,才构成了生活的全部。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爱读作家的日记和信件——不仅仅是出于某种窥私癖,更是因为那仿佛是一种反向的摄影。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结晶和照片,我通过日记和信件,把那凝固一瞬的风景在时空上进行扩展,看到了他们完整的艺术生活。
      所以我也保留了自己日记里那些絮叨的呓语和局促的社交,全部摊开来,有种“全暴露了”的快感。
      1786年11月4日,歌德在罗马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将变成一个新人回来。”
      重获新生的歌德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新人,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精彩书摘
      今天中午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见了面,送给他们我妈自己画的年画。图案是六子争头,三颗儿童的头,嫁接在六个胖大肥白成人化的身体上。他们大概觉得非常怪异,草率地赞叹了两声就匆匆卷起。
      下午,我访问大学的教授介绍了东京大学的一个留学生给我认识,是一个上海女生,在日本已经待了四年,打扮做派已经很像日本女孩,很白,吃惊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圆。
      晚上我请她去了一家评价很高的烤肉店,一份自助套餐13500日元,相当于700多人民币。90分钟内无限量地点海鲜和很好的牛肉。
      “真是太贵的料理了。”她不停地感慨。
      吃饭的时候聊天才知道她和我同龄,是嫁到日本的,她与丈夫是高中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她的婆婆嫁给了日本人,她的丈夫就也来日本生活。后来,她忍受不了丈夫每天打游戏打到早上四五点钟,自己在日本也没有朋友。婆婆让她做很多家务,以一个日本主妇的标准来要求她,她却想要上进,读了东大的研究生,拍纪录片,喜欢结交知识分子和独立纪录片导演。
      “今天下午刚刚谈完离婚。”她说。还好,并没有立刻流出眼泪。
      我恬不知耻地给出很多幼稚的建议,狂想如何嫁给有钱人,如同最幼稚的初中女生,庸俗得连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
      对于他人生命里悲惨的变故,我又爱听又怕听:爱听当然是出于劣根性,人们喜欢听那种把种种复杂的悲剧总结成三言两语的故事,听者像占了便宜;怕听是因为我总以为自己有劝解的义务——至少在口头上“解决”这件事,就像小学写作文时结尾一定要写“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把一切都装进一个光明的尾巴里。可我劝解的能力非常差,如果在旧时的农村,大概是妇女圈里最受排挤的。
      她吃了很多很多肉,我都已经吃不下了,她还在一直点。
      “真是很贵的料理啊。”结完账,她又说了一遍,非常不安,好像吃很贵的牛肉是比离婚更严重的事故。
      回住处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怎么坐地铁。
      因为喝了点酒,更加开心。因为掌握了新的技能而变得很自信,像第一次放学不用家长接就能回家。人踩着落叶回宿舍,觉得能够这样度过一辈子。
      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最理想的生活了。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赢在大趋势 “民间股神”高竹楼教你赚钱两招
    下一篇:正确的公司治理(珍藏版)DIE RICHTIGE CORPORATE GOVERNANCE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3 20:3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