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军硅谷来信 从有限的物质 世界飞跃到无限的思想 空间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18
楼主
2020-4-15 03:47:06
【资料名称】:吴军 · 硅谷来信
【资料描述】:

  雜、朱自清和周国平等人的散文,受益良多。那些智者在不经意之间将人生的感悟告诉你,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这个正在大学里探索未来人生
  的青年。后来,当我有机会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从知名学者、到商界领袖再到文化精英)在一起后,能够经历—些大部分人没有机会经历
  的事情,同时受到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逐渐学会了比较深入地看待世事和人生。因此我也曾想过,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够把我的见闻、
  我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应该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甚至给它起了个名称——《橡园随笔》,因为我住的地方有很多橡树。
  然而我一直没有机会来做这件事情。尽管我已经写了六本书(《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硅谷之继》和
  《智能时代》) 但那些都是围绕—个主题客观地讲述一段历史、一种技术或者剖析一些现象,并不带有太多主观的看法。很多朋友建议我开
  一个专栏,或者一个微信公众号来写一些随感,但我很快发现,这件事没有别人帮助是做不到的:
  首先,我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发布文章的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而且要有一个富于才华同时又讲究效率的、整理和完
  善我的每—篇随笔,把它们从随性的记录变成高质量的文章;其次,在这个平台上还需要有一大群喜欢阅读、愿意思考的人,这样我
  可以专心创作,而不用花时间到处去拉读者;最后,这个平台的主人做事情的理念和方式,还需要和我的多少有些一
  致性,简单地讲就是志趣相投,这样合作才可能长久。坦率地讲,国内各种平台看似不少, 符合我这几个简单要求的,其实是凤毛麟角。
  所幸的是,罗辑思维为我提供了这个机会。
  我认识罗振宇先生(罗胖)已经有几年了,之前我就一直在收听他的罗辑思维节目,对他本人以及他的团队非常欣赏。在我们成功地合作出版
  了《智能时代》一书后,我确认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适合我表达自己思想的地方。于是,在罗振宇、脱不花和团队其他员工的鼓励和帮助下,
  我终于下决心借助罗辑思维,来实现我长期的梦想。
  接下来,罗辑思维的团队和我坐下来商量了写些什么内容:
  我过去在Google黑板报上刊登过博客 《数学之美》和《浪潮之巅》,给投资人讲过美国大公司季度财报分析,为《中文福布斯》写过商业评
  述文章,这一类关于金融和科技题材的文章自然少不了,当然还会介绍一些最新的,媒体尚未报道的科技成就。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年会接触几百家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由于可能把钱投给他们,因此会非常细致地了解它们的技术和产品特点,以及内
  部的管理方法。如果我看到一些好的做法,有价值的经验,也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此外,我对教育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从事投资工作的同时,一直在给美国几所顶级大学担任顾问,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走访各
  个大学,因此教育会是我们这个栏目里一个重要的主题。
  同时,我也会经常地游历世界,了解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为我的《文明之光》系列收集一手素材,这些内容我也会定期写出,和读者朋
  友们交流。在旅游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摄影迷,—个对古典音乐和这种艺术非常痴迷的发烧友(全世界最有名的几百幅绘画作品我可能已经见
  过0%的真迹了),我会用文字带着大家周游世界(也不排除真的一同去旅游),感受那些人类极致的艺术结晶。
  最后想说的是,我从来不认为勤奋工作和享受生活是对立的,因此我会和大家分享我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验和体会,从红酒、咖啡、美食,到
  时尚奢侈品,我可能都谈及。当然,对于时事的评述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写作的内容定之后,剩下问题是怎么写。
  在经过几轮讨论之后,脱不花建议用书信的方式把我所闻、所见和所想写给国内的读者,因此我们确定了 “硅谷来信”这个专栏名称。我会
  每天发出—封信,在信中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写一篇评述或者随感,发给罗辑思维团队中的—位朋友(包括罗胖和脱不花),我的亲朋好友,
  或者直接发给某一位读者(当然,前提是他要先给我写一封短信,聊起一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寻找一个愿意和我讨论的问题。如果那位读
  者的话题被采纳,他将获得我的一本签名新书),罗辑思维的团队将所有来往书信的内容整理后每天刊登一篇。
  读过我书的朋友,对我的写作风格可能有所了解。
  简单地讲,我看问题的视角会比较独特, 我会注重将跨学科和跨行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另外,由于我自己不愿意读那些写得很枯燥的书,
  因此我在写作时会尽可能地让文章风趣生动起来,让读者朋友们感到阅读是一个愉快的事情。除了文字的内容,我也会分享—些很有特色的照
  片,这样,即便你近期内不会亲身去世界上的一些地区,也能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当然,要把“硅谷来信”这个栏目办好,需要读者们一同来参与,除了平时和我互动书信来往,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线下互动——我每年会在北
  京和上海找一家咖啡厅,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各喝两次咖啡(茶),第一次初步定在北京11月初。等将来机会成熟,我们还可以利用“得
  到’这个平台,—同去探索世界文明之光,届时我会提前两个月,将行程通知大家。
  最后还要解答大家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这个专栏要收费?
  大部分专栏作家收费的目的是做—次过滤,找到真正的读者。但是这样可能会将一部分读者排斥在外,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思考了很
  久。但是我过去的两个经历使得我最终下决心办一个收费的专栏。几年前Google举办一次商业活动, 我们免费向合作伙伴发放了入场券,拿
  到入场券的人都确认要来,但是到活动开始时,只来了—半的人。第二年,Google 每张入场券收取50美元,这当然只占 Google所付出费用很
  小的一部分,但是这—次,大家因为掏了 50美元,都来基于这个教训,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付出(哪怕是一点点),才会珍惜他所换
  来的。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花钱买的电影票,即使刮风下雨也会去看的,如果是别人送的,一旦有其它的事情要做,就把票扔到一
  边了。我们收费的目的,是希望真正的读者能够进来,并且在每天收到“硅谷来信’’时能够第—时间打开来阅读。
  收费的第二个原因,是对我自己的一个约束。我自己每天的事情非常多,即便我有心每天坚持写作,但我知道,要真做到每天写作是非常难
  的。去年年初我曾经试图每天在新浪微博上写一篇博文,介绍一项发明,这就是《发明365》系列。我在坚持了四个月后,就有点坚持不下
  去了, 工作一忙就暂时把那个系列的写作放到了 —边。在断断续续又写了三个月之后,终于写不下去了,这个系列也就中断了。因此,如果
  在“得到”也采用这种免费模式,“硅谷来信”恐怕写几个月也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结果对读者,对罗辑思维,对我自己是三输。但是,如
  果收了费,就等于和读者朋友以及“得到”签了个契约,有了它的约束我才能笔耕不綴地完成这个系列,为大家奉献最好的内容享受。也希望
  大家如果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给我,帮助我提高进步。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有限的物质世界飞跃到无限的思想空间吧。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图解宏观经济学(修订版)(图解经济学丛书)
下一篇:投行实鉴 (搏实资本创新金融系列)系统性 理性 建设性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9-20 13: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