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尔最经典的思考逻辑课:大数据时代,你一定要避开的自以为是
How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作者: 托马斯?吉洛维奇
原文作者: ThomasGilovich
内容简介
◎长销25年,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投资理财专家必推的思考经典
◎作者与《快思慢想》康纳曼并列美国社会心理学顶尖学者
「一本关于人类理性偏见最重要的著作!」
警告:一无所知的麻烦不大,错误认知的麻烦才大!
小心!理性犯的错,最可怕!
你确定看到的证据就是全部的真相?
你做决定时,自认理性又客观?
研究显示,错误认知并非因为愚蠢或无知,而是有过多的脑补与不完整的信息!
本书教你如何避免自以为是的思考陷阱,从个人投资到企业战略,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人类生性厌恶空白,往往乐于在随机事件中发现规律,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六大谬误,你犯了几件?
谬误1 无中生有:对随机资料的错误解读
常出事情的交通路段,办了法会果然就没事?真的有「这次得奖、下次就无缘」的魔咒?球员手感好、棒子烫,所以一直得分?别让随机信息给骗了。
谬误2 过度推论:不完整数据所造成的误解
油价变便宜,电动车类的股价「照理」该跟着跌,为何反而大涨?何时是进场好时机?千万不能用常识来判断!
谬误3 预设立场:模糊数据所造成的偏颇评估
穿黑色球衣的球员,比较容易犯规?星座解析准到你的心坎里?还是你一厢情愿的对号入号?
谬误4 期盼眼光:认知的动机要素
考试成绩好,就认为考题有鉴别度,考砸就认为考题出太烂?
谬误5 以讹传讹:二手信息的偏误效应
五成离婚率=每两对就有一对离婚?统计数字怎么来?严格检视想用数据说服你的新闻!
谬误6 认同想象:对想法一致程度的过度高估
排越长队伍的餐厅,越好吃?大家跟你想的都一样?
在碎片信息充斥的大数据时代,统计+数学的思维训练已不够用,你需要更强大的思考逻辑力!本书从简单的生活例子,由认知、动机和社会三方面探讨了生活中常见的思维谬误,帮助你绕开理性陷阱、排除噪声,抵御错误与可疑观念,让你从一片信息迷雾中,拨云见日!
目錄
前言 理性犯的錯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而是根據我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不理性,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
第一部 不實認知的決定因子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讀
人類生來渴望意義,喜歡預測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卻因此扭曲判斷,導致我們相信根本不存在的現象。
第二章 過度推論: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我們往往樂於仰賴不完整或不具代表性的資訊,而且太過關注正面例子,有時還會「發現」根本不存在的關連,比如我們總認為「一旦丟掉某件東西,很容易之後就要用它」,卻忽略「其實不丟也不會用到」的事實更常發生。
第三章 預設立場:模糊與矛盾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如果懷有預設立場,往往只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證,做出自己偏好的判斷,而且不僅是單純忽視反面資料,反而絞盡腦汁設法批評,設法自圓其說。
第二部 不實認知的動機要素與社會要素
第四章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靠著詢問可能支持自己的對象,獲得想聽的見解。在衡量自己偏好與厭惡的主張時,自然會有不同的假設問題,所需例證也就不同,也因此總得到自己偏好的見解,並自認握有客觀佐證。
第五章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我們往往為了說出一個動人的好故事,而扭曲重要二手資訊,造成嚴重錯誤認知。有一個概略標準可以調整自己對訊息的相信程度:轉述越多次的資訊,我們就越要保持審慎態度。
第六章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己想法一致的程度,過度認為別人跟我們有志一同,拿他們替自己背書。此外,我們也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其他說法,反而認為大家看法一致,變得堅持己見,即使違背邏輯或經驗仍往往執迷不悟。
第三部 不實與錯誤認知的實例
第七章 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願意相信另類療法?這類療法與各種疾病到底有何特性?其實在我們尋求醫療的疾病中,有五○%無須服藥治療,因此並非療法有效,而是靠身體自癒。
第八章 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
我們有不少交際策略,用來抬高自己身價或達成其他目的。比方說,我們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彷彿失敗是應該,成功則是自己的本事,藉此左右別人的看法。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設障。
第九章 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相信第六感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可思議的「巧合」經驗,日常生活與科學實驗的佐證俯拾即是。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或許就是所謂的劣等研究,再多的佐證也毫無用處,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狀況。
第四部 我們的下一步
第十章 挑戰不實認知:社會科學的角色
第重要的思維習慣是避免根據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驟下結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真正理性客觀的人,一大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而第能幫助建立這些觀念的,正是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