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开启辅助访问
※※ 公式未来函数在线检测 ※※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昵称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昵称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股资源
最近更新
自助开通
9,9终身区
金币课程区
搜课吧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读懂中国改革(1-4册) 厉以宁等 中纪委推荐的56本图书
[-----复制链接-----]
股票学习站
股票学习站
当前离线
积分
11040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0
楼主
2020-4-15 03:28:02
仅赞助9,9。开通终身会员,超多精品课程,精准指标任你下载。错过此站,后悔一生!!
【资料名称】:读懂中国改革(1-4册)
【资料描述】:
041501166205.jpg
下载附件
041501166205.jpg
2020-4-15 03:28 上传
编辑推荐
《读懂中国改革》是中纪委推荐的56本图书,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后中国高层智囊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等集体建言,新政解读,把握未来经济走势必读。 《读懂中国改革》是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具有话语权的经济学家、精英学者集体建言书,2014新政前瞻。 《读懂中国改革》囊括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 高层智囊把脉当下时局,聚焦改革热点,澄清转型趋势,剖析改革路线,深入破解中国改革的密码与路线图,解读中国民众当下最关注的改革热点话题。 《读懂中国改革》必将是企业、个人参透未来社会走势的必读之书 。
内容简介
《读懂中国改革》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读懂中国改革》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在《读懂中国改革》一书中,各路学者各自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回顾改革,前瞻国是,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深入了解今日中国,把握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及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林毅夫,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
目录
版权信息
读懂中国改革1: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代序 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改革回望
第一章 重新反思中国改革之得失
第二章 中国改革的两条主线
改革进程及其问题
第三章 为什么中国的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第四章 当前中国改革最紧要的问题
展望改革和我们的未来
第五章 未来10年是改革的窗口期
第六章 政治改革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题
附录
读懂中国改革2:寻找改革突破口
代序 中国改革的未来方向
第一章 中国改革的方向
改革不能回避的7个问题
中国为什么要全面改革
中国改革的动力何在?
不改革仍然是中国最大的风险
思想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深化经济改革,坚持市场出清原则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大趋势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及其投资机会
第三章 政府不改革,经济改革就难以推动
市场效率的道德基础
政府不改革,经济改革就难以推动
交给市场的事政府就不要多管
市场、政府与法治
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不能忽略纠错机制
第四章 在市场的平台上推进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与国有资本关系
国资改革路线图
没有市场平台,国企改革是改不出来的
国企民营化过程是民权自由化过程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权力斗争严重
第五章 全面深化改革与城镇化
城镇化战略应当明晰的12个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转型
城镇化或城镇神化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与出路
第六章 资本市场是改革突破口
资本市场是改革突破口
金融改革是结构转型的最重要核心
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套利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
第七章 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
反腐治本之策
中国反腐败运动的新政治意涵
中国需明确目前反腐与改革的关系
修正权力异化的制度性改革
中国怎样反腐败才会有效?
第八章 社会改革比政治改革更重要
撬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进程
国家释放社会是社会善治的前提
第二次改革与公共治理变革
直面中国经济社会风险
社会改革比政治改革更重要
法制改革的逻辑
附录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言论节选
附录2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读懂中国改革3: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
摘引
代序 当前经济形势的六大前沿问题
上篇 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
第一章 新常态下的变革与决策
第二章 在“冬天”谋划、布局、投资
第三章 2015,中国经济会怎样
中篇 未来30年,经济大趋势
第四章 未来30年,充满着不确定性
第五章 丧失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增长?
第六章 国企改革的轨迹与征途
第七章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的思路与方向
下篇 新的执政使命与中国转型
第八章 重建社会,还是重建权力?
第九章 法治中国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
读懂中国改革4:关键五年2016~2020
序言 中国经济的蓝图
第一章 中国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
用大规模投资拉动增长不可再行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八大新挑战
中国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
10年来,中国为过热增长付出了哪些沉重代价
中国经济再平衡要过三关
第二章 中国转型关头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最佳20年已经过去
如何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转型关头的真实挑战
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与社会转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两周年:反思方能精进
第三章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改革如何突破四大阻力
新常态下如何发掘改革动力
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推动转型升级
没有产业支撑的增长都是空谈
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四大支点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一剂良药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
供给侧改革不应照搬西方理论
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的一剂良药
从供给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中国将坐上“头等舱”
创新的逻辑
新科技革命,中国将坐上“头等舱”
新起点,创新与互联网
鼓励创新,政府既要给“温床”,也要留后路
第六章 真正的人口挑战将在10年后来临
真正的人口挑战将在10年后来临
人口多仍是中国主要矛盾
从全面二胎到放开户籍,寻找中国新人口红利
农民工市民化,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
第七章 深化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增长与转型两难
破解金融危机急需新动力
国企改革成经济改革命脉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在哪
深化制度改革才能解决增长与转型两难
第八章 “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的下一程
“十三五”:告别镀金时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十三五”将释放市场化改革新红利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机遇与挑战
实施“十三五”规划需要破除的几个政策误区
第九章 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出路在哪里
世界经济棋弈,第三局开始
中国经济已别无选择
中国经济最根本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突围的两大方向
附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媒体评论
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改革都要逐步将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民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进入创新的高潮、创业的高潮,这就是中国真正的希望所在。 ——厉以宁 改革无非是系统性地纠错。现实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败或溃败赛跑,还要和越来越年轻的社会主体的期望值赛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动,吸纳到体制里来。 ——周其仁 悲观主义者认为,改革就要触动既得利益,但既得利益者就是现在有权势的人,他们怎么可能有积极性改革呢? 但是,历史上的好多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的,好多成功的变革都是既得利益者所为。 ——张维迎 今天我们在讨论重启改革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大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就很难恢复改革政策的公信力。而没有公信力的政策无法得到贯彻,民众有可能又会以为是一场高调的空谈。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民众的积极参与,改革将一事无成。 ——许小年 如果我们的制度是开放的,当外部出现危机的时候,它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调整,这个就是制度的相对优势。对经济发展而言,一个可改革的制度比一个完美而不可改革的制度更重要。 ——张军 用新利益来克服老利益,从而推进改革,这不仅是中国本身改革的经验,也是大多数国家改革的成功经验。 ——郑永年 中国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没有其他办法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 ——汪玉凯 公平正义是凝聚变革共识,形成变革动力,超越左右分歧的重要基础。中国不需要再在改革的话语中纠缠,要做的不是所谓要克服改革的阻力,而是要在一套新的话语的基础上实现一种超越,并以这种超越,实现实质性的进步。 ——孙立平 当一个新的30年在严峻的内外挑战中开启的时候,怎样再次聚集改革的势能和动力、产生和推动更广泛和深入的制度创新,决定了中国奇迹能否延续的命运。 ——华生
精彩书摘
在改革开始的时期,中国领导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体制改革的目标,而是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策略。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或制度,只要能够恢复经济、稳定社会,都可以拿来应用。在邓小平、胡耀邦的指导下,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为开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以“解放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启蒙运动,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一种不是整体变革,而是在维持原有主体经济不做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在国有经济以外推进的增量改革战略。这种做法能够较好地保持经济在改革过程中的稳定增长,但也带来了双重体制并存、行政权力干预交易活动的寻租条件广泛存在的问题。
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时,大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不同的理解。相当多的人把东亚国家所谓“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当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因此,中国在世纪之交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系,就带有浓厚的政府强力干预经济活动的重商主义色彩。正像布坎南等主编的《关于寻租社会的理论》中所指出,重商主义社会乃是一个腐败的寻租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腐败行为必然出现在有寻租条件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我国社会始终存在一个“向哪里去”的选择问题。或者说是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制度;或者是沿着重商主义的道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或称“官僚资本主义”、“官家资本主义”)的穷途。在这种情势下,坚持建立市场经济改革大方向的人们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然而某些能够从寻租活动中获得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着法治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他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免自己的寻租和设租权力遭到削弱,甚至假借“改革”、“宏观调控”等名义扩大权力的干预,以便扩大寻租活动的空间,使自己能够攫取更多的财富。
例如,根据1997年十五大和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的决定,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改革在世纪之交有很大进展,但是当改革推进到特大型国有垄断企业改制的最后阶段,改革进程就慢了下来,开始停顿不前。在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了“再国有化”、“新国有化”等“国进民退”的“开倒车”行为。
除了国有部门的改革推进乏力之外,21世纪之初还出现了各级政府利用自己对土地、信贷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大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者利用工程立项、市场准入、资金投放等权力徇私舞弊。所有这些,都使能够接近权力的贪官污吏、“红顶商人”获得暴利。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治改革的滞后。邓小平在1980年发动全国农村承包制改革的同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了著名的“八?一八”讲话,启动了政治改革。1986年他又多次指出,不搞政治改革,经济改革也难于贯彻,要求加快政治改革。不过这两次改革都没有能够进行下去。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回复
上一篇:
索罗斯教你玩基金 许连军 基金投资的绝顶高手
下一篇:
投资科学Investment Science·中文版 (美)戴维·G·卢恩伯格著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
GMT+8, 2024-11-10 16: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