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邓普顿一样投资 全球投资之父的投资法则 英文修订版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1040
楼主
2020-4-15 03:27:03
【资料名称】:像邓普顿一样投资 全球投资之父的投资法则 英文修订版试读    
【资料描述】:



  内容简介
  《像邓普顿一样投资:全球投资之父的投资法则(英文修订版)》虽然约翰﹒邓普顿只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抄底交易的高手,在华尔街,他却是20世纪最杰出的的选股者。他是怎样做到的?凭借什么投资原则,使他挺过牛市和熊市的风风雨雨,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便可一览邓普顿的真知灼见。他关注全球市场,强烈的求知欲一直推动着他的探索;他高瞻远瞩,与客户的沟通亲力亲为;他愿意理性地对待风险,依靠详实的研究和基本面分析来做出投资决策。这一切都是邓普顿卓尔不凡、名垂青史的原因。
  作者简介
  威廉﹒普罗克特,他独立完成并与他人的合著已经超过了90多部作品,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商业和投资、卫生和保健、宗教、个人励志、政治和教育等。他的作品销量超过一千万册,被翻译成40种语言,很多作品是世界最畅销书籍,连续几个星期登顶《纽约时报》非小说类书籍最畅销书排行榜。诸多国家和地方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竞相报道了他的事迹及其著作。
  斯科特﹒菲利普斯,著名的投资组合经理,也是劳伦·邓普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研究员。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市场极度悲观时的买入之策:六大价值投资的趋势》,合著作品《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家喻户晓。此外,他还是全球发行的新闻通讯《极度悲观报告》的作者。
  目录
  2014 年新版序言
  第一篇 邓普顿的投资哲学 1
  第一章何为邓普顿的投资哲学? 3
  自强不息 10
  理性地冒险 10
  管理使命 11
  多元化投资 11
  抄底思维 12
  广泛的社会和政治意识 12
  灵活应变 12
  制定合理的盈利战略 13
  避开日常压力 14
  拓展社交圈 14
  耐心 15
  意念控制 15
  积极思考 15
  化繁为简 16
  超凡的直觉感应 16
  第二章自强不息的种子 19
  第三章 理性地冒险 37
  第四章 全神贯注:伟大投资者的必备要素 57
  要素一:确定终极目标 59
  要素二:多努力一点的原则 61
  要素三:勤俭节约 63
  要素四:无消费债务 65
  第五章邓普顿的投资方法 71
  原则一:低价投资 75
  原则二:多元化 83
  原则三:广阔的社会和政治意识 86
  原则四:灵活应变 92
  原则五:耐心 94
  原则六:对每一场投资都会进行广泛地分析研究 98原则七:人脉广 104
  原则八:思想控制 107
  原则九:乐观积极 108
  原则十:简化112
  第六章 成功投资的直觉要素117
  直觉要素一:祈祷 127
  直觉要素二:隐退原则 133
  直觉要素三:慷慨大方、与他人共享财富 134
  第七章 邓普顿投资哲学中经过时间证明的箴言 137第二篇 投资大师谈邓普顿 141
  第八章加里·伯格斯特龙 147
  第九章 杰夫·艾弗里特 157
  第十章马蒂·弗拉纳根 167
  第十一章史蒂夫·福布斯 177
  第十二章约翰·加尔布雷斯 189
  第十三章梅森·霍金斯 201
  第十四章 查尔斯·约翰逊 213
  第十五章 罗里·奈特 221
  第十六章 保罗·马修斯 231
  第十七章 莫尼斯·帕巴里 241
  第十八章 迈克尔·普莱斯 253
  第十九章 唐·里德 263
  第二十章 吉姆·罗德斯 273
  第二十一章 朱利安·罗伯特森 283
  第二十二章 约翰·肖特 297
  第二十三章 简·西贝尔斯 309
  第二十四章 盖·施皮尔 319
  第二十五章 劳伦·邓普顿 329
  第二十六章 普雷姆·沃特萨 339
  致 谢 353
  精彩书摘
  伟人就是那些在拥挤的人群中能保持遗世独立、温婉可亲的人。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我要买两根罗马焰火筒。”一个男孩说。“给我一个纸风车。”另一个男孩说。“给我一打鞭炮。”第三个男孩说。钱的转手速度之快,你肯定以为是一个做生意的老手在美国独立日(7月4日前)前夕大卖焰火。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孩提时代起,邓普顿就有着惊人的主见,展现了提前规划、果敢行动、自信自助的能力。八岁的他已经是自主寻找市场的销售员了。他忙着寻找赚钱的法子,在家乡温彻斯特谱写了商战绚烂的一章。
  在很多方面,年幼的邓普顿都体现了美国著名哲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在其著名的散文《论自助》(Self-reliance)中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19世纪30年代末,爱默生这样写道:
  “相信自己。每颗心都随着那根弦跳动。接受上苍为你寻找的位置—除了本性以外,没有什么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而不是别人的想法。这种法则,在现实和精神世界里同样适用。由此区分了伟大和卑微。”
  爱默生是邓普顿最钟爱的哲学家之一,他无疑读过这些文字。但更重要的是,在他成长的时代,人们都对爱默生及其思想爱戴不已。学校、教堂,以及邓普顿认识的亲朋好友都认定,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性格是责任所在,具体是指自助和自控能力。此外,邓普顿和那些从小一块儿玩到大的伙伴不同,他自小就感觉到了自强的力量,励志要在人生中以最现实的方式实现这些价值观。
  邓普顿在小小的温彻斯特读二年级的时候就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虽然这个取决于他而言是水到渠成,在旁人看来却有些早熟。邓普顿知道其他小孩喜欢在圣诞节和独立日的时候放鞭炮,所有人也都知道在温彻斯特鞭炮只能邮购,因为那儿没有鞭炮经销商。
  邓普顿设想:家乡没有鞭炮零售店,市场上有真空地带,这样就有了做买卖的机会。
  于是,邓普顿花精力做了些研究,来确定自己折价买进鞭炮的数量,然后卖给同班同学小赚了一笔。很快,他发现了俄亥俄州寄来的邮购订单。此后,每到节假日前一个月,他都会从辛辛那提州的巴西创意公司的产品目录上订购各种类型的鞭炮—罗马焰火筒、纸风车、烟火、鞭炮等,节日上必备的饰品,应有尽有。之后,每逢节日前夕,他总会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跑到教室以高出进价4倍的价格快速卖出。
  对于8岁的小孩,这样的利润率算很高了。这就是约翰·邓普顿。他总能想出全新的点子,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实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能够赚零花钱的想法。这样的习惯和见解成了他自孩提时代起性格发展的一部分。例如,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债务的危险。十几岁时,他明白很多家庭最大的理财危机是过分举债。因此,他发誓可以当债主,但绝不能成为负债者。40岁之前,他从来没有用过信用卡或者借记卡消费。
  那时,邓普顿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年轻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大胆实践全新的理念。用他妈妈的话来说,从各方面来看邓普顿都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小孩,他有非同寻常的判断力和远见;他自立自强,极有自控力;还有足智多谋的成年人所具备的诸多优点。
  邓普顿是从哪里获得自立自强的力量?又是如何产生了日后让他在有惊无险的投资生涯中自觉担负的责任感呢?
  邓普顿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源于他家族里的榜样。他是家中的次子,于1912年11月29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母亲是薇拉·韩德利·邓普顿用城里人的眼光看,他出身贫寒。用20世纪初田纳西小镇的标准来衡量,邓普顿一家人非常富有进取精神。
  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1903年
  邓普顿的父亲是典型的田园风格的创业者,自给自足,他没有上过大学,却开创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在一个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镇上,光靠律师工作不足以维持生计。于是,他自行构建了一台轧棉机,一个季度就生产了2000捆棉花。就算农民们为每捆棉花支付2美元,也足够支持邓普顿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了。
  之后,这桩业务逐渐发展成棉花存储的买卖、化肥零售,最终发展为在纽约和新奥尔良棉花交易市场上的生意。父亲每周谈起家里的买卖和运输情况时,年幼的邓普顿总是听得出神。
  不过哈维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是好几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掌握田纳西州经济形势,能够随机应变,从中获得利润。很多农民由于无法缴纳房产税不得已把农场拍卖了,他便经常参加这种拍卖会。碰上价格很低的农场,就随手买下,希望日后能以更好的价格再卖出。
  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1930年
  有时候,哈维的计划很成功;有时候,事情也不顺利。但是年幼的邓普顿总在一旁观望着,掂量着父亲的决策。当邓普顿看到很多农民在拍卖中丢了土地时,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个人和企业债务危机的认识。眼见父亲多元化的投资做得有声有色,潜在的利润也很可观,他非常兴奋,下定决心也要自食其力,变得更加强大。
  截至1925年,哈维·邓普顿已有6个农场,加上轧棉机、法律工作和其他业务,家境已经相当殷实。通过启用低成本木材和那些下岗工人,他在自有的、不断增长的房地产股份基础上,又盖了二十几套房子。之后,他将这些房子以每月2至6美元的租金出租。考虑到当时美元的价值,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正是这种家传的抱负和积极向上的动力,让邓普顿一家过上了好日子。事实上,邓普顿一家是美国当地第二户拥有电话和汽车的家庭。所以,用外人的标准,邓普顿一家算是相当富裕,邓普顿长大后回忆他童年时,要什么有什么。最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看到父亲通过努力和富有创意的创业观,使家庭的财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对于年幼的邓普顿来讲,早年他深受家庭的影响,而父亲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邓普顿的母亲薇拉为他塑造了完全不同的行为榜样,这对他的个性形成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那个年代里,他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她曾在语法学校和温彻斯特的高中念书,然后在温彻斯特师范大学就读了七年,课程包括数学、希腊文和拉丁文。
  薇拉毕业后,她的哥哥—一位罗马天主教皈依者、保禄会神父邓普顿·马克思—帮她在肯尼迪牧场里找了一份幼师的工作。这个牧场在得克萨斯州方圆40万平方米。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后,她回到了温彻斯特,在她弟弟奥斯卡·韩德利的店里担任女帽设计师。后来这家店发展成米勒兄弟百货连锁店。不久,当地的企业大亨哈维·邓普顿开始追求薇拉。薇拉在年近30岁的时候嫁给了他,在当时算得上晚婚了。
  约翰·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小哈维·邓普顿,摄于1916年第二章
  自强不息的种子
  薇拉和丈夫一样,也有很多爱好和兴趣。虽然她学历高,喜欢思考,但总免不了要外出奔忙。结婚后,她养鸡、养猪、养牛,还喜欢在花园里干活。她擅长种植桃花、棉花、芦笋、樱桃、卷心菜和绿豆。所以邓普顿家的餐桌上从来不缺新鲜的蔬菜、肉和奶制品。8000多平方米的田都用来种植蔬菜和花草,还有1万多平方米的地用来种植水果、坚果,养鸡、鸭和其他动物。
  年幼的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小哈维常常在他们母亲繁忙的时候光着脚丫子乱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年仅四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盈利的原则。
  邓普顿发现只要努力一点,把种子撒在母亲的花园里,就能种出自己的豆子。当豆子长出来时,他就可以放到当地的店铺里卖,这样一来就能赚不少钱。
  而这完全是这个小男孩的主意。他的母亲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做买卖,薇拉给他的只是总体的方向和建议。当然,他可以以父亲、母亲、兄弟和其他做生意的人为榜样,但是做买卖的直觉却是由内而外的。
  一个年仅四岁的小男孩,可以凭借蔬菜园的营生赚钱,这已然让人不可思议了,但看到他八岁就能轻松认清烟花市场的销售旺季,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扎特在六岁的时候可以谱写出旷世奇音,像邓普顿这样的投资奇才年纪轻轻就懂得如何做买卖,依凭最基本的供求关系盈利,也属意料之中。
  有机会学习生意和买卖的基本原则,这只是邓普顿童年受到的影响。他的历练远不止这些。邓普顿少年时期经历过一些转变,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其日后性格的发展有了重大的影响。而促成这种转变发生的,正是他母亲的宗教信仰。
  作为当地坎伯兰长老教会的活跃会员,当时的薇拉·邓普顿和她的姐姐莱拉·辛格顿为教堂筹集了善款,支付了教堂兼职牧师的薪水,才算把这个教堂保留下来。作为教堂福音派的旁支会员,薇拉通过各种方式赚钱,并以甘辛适的名义募捐给中国的传教士,甘辛适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薇拉的传教士。每个星期,薇拉都会为当地西维坦俱乐部提供午餐,这一活动持续多年。
  甘辛适在中国传教活动的一半费用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筹集的。
  年幼的邓普顿看到了另一种融资方式—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赚了钱还能帮助别人。这种方式深深震撼了他。
  与很多小朋友一样,邓普顿深深地感受到倘若人们一味地追求钱财,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为了赚钱而赚钱,虽然能够积累财富,但只想着如何去守财,就会出现很多头疼的事情。如果你一不小心丢了钱财,就像那些借贷过多买地不成的农民一样,痛苦就会更会加深。得到了又失去,这还不如从来没有得到任何钱财。
  有关薇拉·邓普顿的精神力量,远比我们肉眼所见的要多。从表面上看,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长老会教堂长者。从更深的层面看,她完全热衷于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基督教运动—基督教合一派的事业。
  本书下一章将会更详细地描述约翰·邓普顿早年如何受到了这些宗教活动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来讲述邓普顿从童年时期就获得的素质,这些素质对投资活动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具体而言,他是从母亲那里和合一派的运动学到了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通过精心策划,在心理和智力上都做好成功准备,这样取得的财富才能长久。
  ·人生幸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意念控制,即自我控制,专注于最积极、最有生产力事情的能力。只要对心灵和宇宙的伟大神圣的原则保持一致,肉体的创伤会愈合、财富能积累,同时还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认定自己有能力—接近于神圣的力量来实现他的目标。
  详细分析一下最后一点,年少的邓普顿从来都有非常充分的自由来做他认定的事情。在邓普顿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建议,也从来没有被打过屁股,甚至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话,不管他想要干什么大都能得到父母的应允。只有一件事例外:他的父母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烟酒。他们在家开派对,也从未使用过这类东西。除了这一点外,邓普顿一家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这种“放养”的教养方式,的确是有些风险。如果你从来没有对孩子说过“当心”,他有可能深陷麻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虽然邓普顿的父母不会去管他,他却在整个童年阶段安然无恙,在经历多次冒险后,变得更加强壮。
  事实上,没有父母的约束,加上自身认定一切皆有可能的信仰,似乎赐予了他莫大的自信之力。这种结果起因于薇拉对儿子所持的自由主义的态度,而这位母亲和她的丈夫从来不乏对儿子深深的爱。作为基督教合一派的思想家,她认定儿子们身上闪耀的神圣光芒会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换言之,上帝能比自己更有效地管教好孩子。据邓普顿回忆,母亲凭借的是爱和不断的祈祷来引导自己,为他提供各种书籍、杂志,教育他们兄弟几个做人做事。
  薇拉这种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在温彻斯特这个小镇上偶尔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邓普顿十岁时,他和哈维对电学非常感兴趣。他记得母亲这样跟他说:“用家里的阁楼去做电力试验。我已经在那里腾出空位了。”
  有了母亲的支持,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及好友凭借他们从图书馆中借来的书,用电线圈建立了复杂的电力系统,将普通的家庭回路转变为电压超过10万伏的电力。他们还为大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比如电线圈上发出的约1米的火光,以及其他仅限于在具备了各种安全防备措施的大学实验室里才能开展的实验。
  邓普顿六岁的时候,曾发生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看见年长的几个男孩子拿着信号枪玩耍,顿时起了兴致,就跑到妈妈那里问:“妈妈,你能给我一支信号枪吗?”
  “现在不行,你太小了。”但她像往常一样,并没有立刻拒绝他的请求,浇灭他的好奇心,便说:“等你八岁了,如果还希望自己有支枪的话,我就给你。”
  两年后,邓普顿并没有忘记当初母亲给自己的承诺,问道:“妈妈,现在你能给我那把枪了吗?”
  “你要信号枪呢?还是要一把410口径的霰弹猎枪?”母亲问。一把真正的霰弹猎枪比信号枪有用多了,邓普顿说:“那当然要霰弹猎枪了。”就这样,他终于拿着霰弹猎枪和伙伴们外出打猎了,虽然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有人可能认定这是一种消极的纵容方式,也有些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播下了自立、自强、自我控制的种子。不管别人怎么想,薇拉继续坚持她自由的教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她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多接触世界。这年夏天,邓普顿已经12岁了。他的母亲带着他、15岁的哥哥还有几个表兄弟们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东北部旅行。他们每天要走100英里,四处露营,沿途自己做饭。但这次旅行并不是母亲说了算的旅行。孩子们和薇拉一样有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路线、活动,以及营址的选择。虽然大家都玩得很尽兴,但是旅行却绝不是完全放松、无忧无虑的过程。
  行程和时间有着严格的界定,每天都安排了很集中的景点和体验。比如,每次他们经过诸如华盛顿、纽约或者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时,总会光顾城里所有的博物馆,这意味着他们要走遍每一家博物馆每一个楼层的每一间展厅。
  这真是令人兴奋的两个月,如此高强度的活动,加上集中的学习和探索历程,正是年少的邓普顿所期盼、热爱的。这一次旅行为几年后的夏季旅游创造了条件,尔后的旅程充满了更多的冒险。
  邓普顿1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再次带着他去旅行,这次同行者是他的哥哥和同班同学,而且是一路向西。他们的目标是看遍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一切—所有的历史人文景点、国家公园、国家纪念碑和太平洋。他们去了两个月,每天晚上都露营。
  这种对国家某个地区的集中探险或者对某个知识领域的学习正是邓普顿童年的常态。从一开始,他就提前做好规划,而且总是有机会深入实践自己的想法,通常是三四个项目一同实施,只是并非所有的项目都像他在阁楼上做的电力试验那么危险。
  例如,他曾经收集蝴蝶和飞蛾。十岁的邓普顿和小伙伴们很喜欢收集动物标本。而且有了邓普顿牵头,他们绝不会半途而废。
  首先,他们研究了每一种可能抓住的蝴蝶和飞蛾的生活习性;研究了在每种植物上找到的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他们找到了一些扫帚柄,制成了套圈,然后将蚊帐粘在上面,做成捕捉昆虫的网。就这样他们能够连续不断地捕捉蝴蝶和飞蛾。抓住昆虫后,他们就把它们放进网线笼,笼里面放了适当的植物,等待着昆虫孵卵。
  这样一来,他们能观察飞蛾的不同生长阶段—从虫卵到毛毛虫,再到虫茧和飞蛾。最后,他们还可以收集完整的成年昆虫标本。当茧中孵化出飞蛾时,他们只要用氧化钙使之窒息,就能制成标本。
  一如大家所见,虽然邓普顿只有十岁,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心全意的。小小年纪,他就开始为项目能取得最好的结果而仔细调查每一个相关的细节。他的整个童年时代,充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新的经历和信息。有时候,他和哈维在尝试新鲜事物或者采用新方式来做事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不过邓普顿选择尝试或者学习的事情具有更为实际意义—要么省钱,要么赚钱。
  邓普顿九岁多的时候,一次和朋友在离家一英里的谷仓里玩耍。期间无意发现了一辆破旧的福特车。这时候他做了一个反映了他独特眼光和务实精神的决定。他突发奇想:或许可以想办法把这辆废车重新组装修理。于是他就问农场主:“你想不想卖这辆车?”
  “给我10美元,我就卖给你。”农场主说。那个时候,邓普顿只要回到家里取出私房钱,向从不反对他做任何决定的妈妈说明情况,就能立马买下承受范围内的任何东西。正如他所预料的,一切非常顺利。但是车子到手后,他又碰到一个问题:该上哪里去找另一辆破旧的福特车,把其良好的部件拆下来替换在这辆刚买的福特车上呢?
  这辆福特车,车型要一样,部件要匹配。于是,邓普顿找遍了全国,基于他的坚持和天生的淘货本领,总算是找到了一辆福特同款车。但这辆车的情况还不如第一辆—不过价格一样,也要10美元。
  于是,邓普顿就有了两辆破旧不堪的福特车。有些人甚至嘲笑他白白浪费了钱。不过邓普顿早已想好了法子,有信心把两辆破旧的车改装成一辆能上路的汽车。
  邓普顿从哥哥那里借来了工具,研究了两辆车的配置和部件。接着,他和他读八年级的朋友进入了计划的第二阶段—组装。他们精力充沛,也很聪明,知道如何改装汽车。于是,他们每天放学后,就在两辆汽车的周围摆弄,最终成功地把一辆车的部件转到了另一辆上。
  一旦遇到无法组装的情况,他们就会跑到当地的福特汽车经销商那里,查阅车子的说明书,直到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们还因此结识了温彻斯特附近的机械工程师,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帮助邓普顿他们完成汽车改装项目。
  每天下午放学后,外加周末的时间,他们都倾力研究改装汽车。就这样过了6个月,他们终于成功地组装了一辆汽车。新改装的汽车引擎一开始发动时,只能发出两声沉闷的响声,后来才慢吞吞地让引擎均匀运转。看到这个情景,他们非常激动。这些破汽车的改头换面,完全是靠这群少年手工完成的,没有任何新潮的电动启动装置的帮助。令人意外的是,邓普顿和他的朋友重新组装汽车这一工程,延续了4年时间。就算他们每次上下课都走很远的路,也远远不及这个工程所花费的时间,更何况他们还牺牲了很多舞会和游玩的时间。
  邓普顿在这两辆车改装的问题上做了笔划算的交易。凭借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外加朋友的支持,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用20美元的投资,重新得到了一辆福特轿车。
  邓普顿所具备的内心力量和直觉主要来自他在学校外面的经历。但是这些素质却在他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例如,在邓普顿一年级的时候,他参加的第一次考试,有个名叫露比·西尔弗图斯的女孩成绩比邓普顿更高。邓普顿人小心大,心想:“为什么她的分数比我的高?我肯定是不够努力!”
  于是,他要求自己,从此以后自己一定要得班上第一。学期成绩出来时,邓普顿所有的科目都得了A,这是最高的分数等级。
  当邓普顿把成绩报告单拿回家给父母看时,父亲决定加强他追求卓越的决心。他说:“不错啊!但是我要跟你做个交易。以后,当你的成绩报告单上的成绩都为A时,我就给你一捆棉花;当你的成绩单上若有科目成绩不是A,哪怕就一门课,你就得给我一捆棉花。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有些父母认为这样的建议过于苛刻,给年幼的孩子压力过大。但是哈维·邓普顿显然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预料到他会有什么反应。果然,邓普顿喜欢这个提议,接受父亲向他提出的挑战,整个高中阶段,父子俩都执行了这个协议。
  最终两个人谁输谁赢?
  11年后,每学年两个学期,邓普顿的父亲欠他22捆棉花。对,邓普顿一路走来,每一科每一学期的成绩都是A。年幼的邓普顿相信自己的实力,并且实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
  与大家预料的情况一样,邓普顿有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实际上,所有教员中他的口碑很好,以至于所有人认定他是教师的“宠儿”,很多同学当着他的面也这样叫他。
  邓普顿知道自己的追求,他也不会与人计较。所以,当有同学拿他开玩笑时,他只会一笑置之。邓普顿下定决心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整日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虽然很多人对这种做法不齿,但那个时候邓普顿的行为就表明了他年纪轻轻就有特立独行的魄力。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他总是先摸清大众的走向,然后就会朝着完全相反、往往也是更有生产力的方向行动。
  但是他逆向行动的原因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他觉得他和老师越接近,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以外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少。也就是说,坐在教室的前排,离老师近一点,他就能以更有利、更积极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思想。正如他的母亲表明的:控制思想是人生中最值得培养的素质。
  虽然年幼的邓普顿做法与大部分学生不同,但他却能和绝大多数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在绝大多数学生活动中,他都是公认的领导。
  邓普顿之所以能在学生群体中处处领先,且赢得如此德高望重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他非常自信,在同伴面前和蔼可亲。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在各类学生活动中表现突出,包括踢足球、辩论赛、每两周在家组织一次40多人的舞会、参加学校剧团;等等。
  不论他担当领导者的原因是什么,其他学生都认定他是天生的领袖,他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值得人们拥戴的。
  如果有人讲了某个故事或者传递了某种信息,其他人都会问年幼的邓普顿:“他们说的对吗?”
  若是朋友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们就会问邓普顿:“我们该怎么办?”
  当邓普顿碰到这一类问题时,都能从容应对,或给出答案,或提出建议。
  例如,五年级那年的春季,学校里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温彻斯特也没有发生什么趣事。他就向朋友提议:“来我们家吧,我们找点好玩的事情做。”
  于是,他把很多与自己同龄的人组织起来,玩一个名叫“骑士和劫犯”的游戏。所有居住在街道南边的人都是骑士,住在街道北边的人则是劫犯。他们设计了自己的骑士法则,雕刻了木剑,甚至开始了模拟的战争,并关押犯人。几个月以后,镇上100多名小孩每周都要玩一次骑士和劫犯的游戏。而邓普顿作为游戏的发明者,对游戏的规则有着最终的解释权。
  1926年,邓普顿上中学,延续着自己的做事风格。他曾多次听说兄弟会的事情非常有趣,但是温彻斯特没有。于是,邓普顿决定建立一个本地的兄弟会。做此决定前,他开展了彻底的调查,之后才付诸行动。
  于是,他拜访了他的表亲小奥斯卡·韩德利—他曾经去离家20英里远的预科学校读书,那里就有兄弟会。邓普顿认为只要了解兄弟会的组织方式就行。于是,他说服表亲引荐他进入当地的分会。回家后,邓普顿给新兄弟会的总部写了封信,并成立了温彻斯特兄弟会分会。
  ……
  前言/序言
  20 世纪 80 年代初,经约翰 · 马克思 · 邓普顿的批准,我开始为其传记潜心收集资料,开展调查。邓普顿是当时世 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价值投资者和金融预言家。30 多年后的 今天回顾我们之间的谈话,重温同期的日志和记录,我再一 次发现了邓普顿对财富管理和人生的深刻见解及其对后世的 超凡影响力。
  当然,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和邓普顿在开展对话时所 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格 局,与当今的情况截然不 同。1980 年 12 月,就在我们首次见面后一个月,美国的优 惠贷款利率最高可达 21.5%;而今,优惠贷款利率跌到了3.25%。当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Average)还不到 1000 点;2007 年 秋,其最高值已突破14000 点。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及其泡沫的破灭,以及全球政 府的债务危机等现象,都是当时的经济决策者做梦也想不 到的。
  国际形势变幻莫测,让人始料不及。20 世纪 80 年代初, 冷战局势依然没有得到缓解;罗纳德·里根总统在 1983 年发 表演说称,苏联是全球各国眼里的“邪恶的帝国”。“9·11 事 件”的悲怆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行为,是 30 年前的我们未曾 预料到的。当时的邓普顿率先在日本开始的高度盈利的、范围 广泛的全球性投资行为,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没有普及。
  从个人层面来看,我们的境遇也是今非昔比。30 年前,我年届不惑;邓普顿将近古稀。实际上,当时的他还不是爵士,伊丽莎白二世女皇于 1987 年 才将他封爵。2008 年 7 月 8 日,邓普顿逝世,享年 95 岁。我们曾在邓普顿 位于巴哈马来福礁拿骚的庄园里促膝长谈,也曾一起搭乘飞机前往各地参加 商务会议和慈善募捐活动。
  世界变化太快。虽然邓普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谨遵的原则、身为智 者和亿万富翁的特质,以及他作为伟大投资家那与生俱来的投资嗅觉和后天 修炼的气质,在今天依然令人受用。本书将为你披露邓普顿的投资哲学。在 此,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绍邓普顿留给世人的七大箴言。这些箴言是我在提笔 为他作传的时候最先映入脑海的文字。回忆这些,他的音容笑貌尽在眼前。
  分秒必争
  邓普顿以多种方式向我表达了分秒必争的重要意义。一次,我们相约一 起搭乘飞机从纽约城飞往拿骚。在候机楼里,我看见早到的邓普顿在读一份 材料,便对他说:“你总是很忙啊!”
  他回答道:“我等人的时候常常会阅读股市动态或神学著作,就怕我等 的人迟到或者有事耽搁了。”
  接着他靠近我,低声说:“看见那边坐着发呆的人了吗?他简直在浪费 时间。”
  “累了一天,偶尔坐在那里发发呆,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啊!” “如果你是在思考、祈祷或开展其他有建设意义的思想活动,那是可以的。但是浪费时间就不对了。你们还年轻,可能觉得浪费点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但是到了我这把年纪,就浪费不起了 !”
  如今的我和当年的邓普顿岁数相当,更能深刻地体会他的语重心长。
  锲而不舍,必能成事
  乍一看,这好像是前一条箴言的简单推论,但是现实中,“锲而不舍” 需要多付出一点努力,才能有更伟大的成就。邓普顿认为:如果一个人有充 足的时间,大都能把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做好;而只有少数的精英人士才能做 到精益求精,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些人知道只有锲而不舍,比常人 付出更多,才能成就事业。
  在向年轻人传授这条经验时,我经常以这种方式来说明:首先,一定要 尽可能地努力;接着暂停一下,看看你的工作方法是否正确;然后继续努力, 哪怕你在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就这样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多努 力一点,肯定可以为你带来超出付出的回报。
  价值是王道
  作为著名的价值投资者,邓普顿审慎地研究投资对象,确定其金融投资 的基础是否牢靠,售价是否远远低于其本身的价值。由此可见其是个英明的 抄底交易者。
  邓普顿专注于抄底思维,私下里买东西也不会支付比产品或服务本身价 值更高的费用。他身为亿万富翁,却总是乘坐经济舱,因为他认为坐头等舱 不划算;他在职业生涯中,从未背上过消费债务;他的第一座房子是用现金 支付的,因为他认为按揭贷款偿还利息,会制约他的投资行为。
  但大家要清楚,这种不负债的原则,仅限于他的私人资金管理。在商业 中(下文将马上提及),他做好了借款融资的准备,为了买进他认为有超凡 价值且价格划算的投资对象,他会积极贷款。
  心平气和,坚持原则
  邓普顿是我见过的性情最温和的高级管理者。他坚信通过训练,可以控 制自我的意念。他建议人们要专注于快乐、积极的思想,避免消极的想法。 在平和的心境下,邓普顿发现自己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断。
  这种素质能够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细节中。有一次,我在拿骚的 时候,邓普顿把他的跑车借给我用。某日晚上,当我环岛一周兜风后,将车 停在了路灯下,便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当我打开点火装置时,意 外地发现电池没电了。这才想起,昨晚停车时路灯太亮,我忘了关车灯。
  心怀忐忑,我打电话给邓普顿,麻烦他安排人来接我,认为他就算有些 不悦也是意料之中的。然而,他淡定地说:“没问题,我马上就到!”过了 一会儿,我看到他像往常那样笑容可掬地把车停在了酒店旁。
  与邓普顿交往的这些年来,他的气度和从容早已影响了我。在忙着准备 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压力很大,曾一度因无法联系到加尔各答的特雷莎修女 感到头疼。她是首届邓普顿奖的得主,因而和她的面谈可谓是本书原稿第二 部分的核心。当知道她的代理人取消了我们在纽约的约会,改为在英格兰利 物浦面谈后,我为能否顺利完成采访着实捏了一把汗。不过,当邓普顿平和 的表情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一切都没那么紧张了。
  我们相约在北爱尔兰北岸的巴利卡斯尔会面。我从纽约城飞到伦敦,再 到贝尔法斯特,然后转乘火车到巴利卡斯尔,一路非常从容。不过临到约定 时间的时候,对方又改期。最终我是在一个寒冷刺骨的修道院里见到她的。 按照我的工作日志记录,在整个旅程中怡然自得。邓普顿的处变不惊极大程 度地改变了我性格急躁的一面,也磨去了我固执的棱角。
  邓普顿看起来心平气和、不愠不火,做起决定却是雷厉风行、当机立断。 有人质疑他的判断时,他从不妥协。我和他一起为本书的撰稿做准备时,他的一个助理打算以不同于其指定的方式完成交易指令。
  邓普顿立刻阻止了他,并正声说道:“按我的要求来!” 就一句话搞定。这让我想起了多年来与我共事的其他高级管理者和成功企业家的风格。和这些人相处谈话,你会被他们谦逊的态度、温和的气度所 感染,如沐春风。可一旦他们强烈地表达个人观点或立场时,在柔和的外表 下,你会深刻地感受到他们说一不二的犀利。
  反其道而行
  邓普顿逆向思维的方式非常独特实用。从多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个不折 不扣的逆向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和人生信条等方面都彰显了他的逆向思维。
  早年他在耶鲁大学读书时,没有采用传统的半工半读的方式,而是靠打 牌赢得了大部分的学费。
  1939 年,就在邓普顿开始自己的投资事业后没多久,他不顾老板的警告, 借了 1 万美元,购买了每股价值不足 1 美元的 104 家公司的股票,其中的很 多公司即将破产。当他卖出这些股票的时候,股价值飙升到了 4 万美元。
  后来,邓普顿举家从纽约搬到了巴哈马,此前很多资深的华尔街投资人 都建议他慎重对待搬家这个问题。不过邓普顿认为从喧闹的尘世中抽身出来, 有利于他的投资决策。事情果然不出所料,他很快提升了自己的投资业绩。 因为他发现独立做出决断,并从逆向投资中积累财富,远比他受华尔街从众 心理的摆布更加可行。
  回报社会
  邓普顿认为坚持不懈、努力做事的态度不仅局限于有收益的工作,慈善事业也同样受用。他年近古稀,依然每周工作 60 个小时,其中有一半的时间致力于慈善事业。在那一段时期,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筹划邓普顿宗教进步奖(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in Religion ),现在被人称为邓普顿奖(TempletonPrize)。 后来我才意识到,邓普顿希望在他的传记中能道出他毕生投身于慈善工作的事实。我们约定本书将是他独家授权的传记,他有权控制本书的内容, 而文风和表达方式由我把握。他坚持本书的前半部分说明他的生平事迹和投 资理念,后半部分说明前十位邓普顿奖的得主及其事迹。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这本书牵涉过多人的访谈录,可能会缺乏统一的基 调。我甚至建议出两本书,一本写他,一本介绍邓普顿奖得主。但是他不愿 意这样做。他认为他的故事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人们对邓普顿奖及其 得主的关注,这才是他作传的主要目标。
  看到他如此坚决,我提出:“我们何不把邓普顿奖得主的情况放在长篇 附录中?”
  邓普顿对这个提议依然不赞成。他认为把有关邓普顿奖的信息放入附录, 会让人们看轻了这些信息的重要意义。相反,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各方面内 容中达到平衡,一如他的人生在多方面实现了平衡一样。他希望这本书有一 半的内容与他的职业生涯有关,另一半阐明他对慈善事业的专注。
  回想过去,我想这种二分法是本书组稿的最佳方式,完全符合邓普顿的 为人和生活方式。当我走遍世界采访邓普顿奖的前十位获奖者时,发现自己 开启了一场美妙的精神之旅。他们是加尔各答的特雷莎修女、福音传教士、 法国南部教派际泰泽团体的创始人罗哲兄弟、罗马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的开 创者主教休恩斯、努力将圣经神学和理论物理的见解相融合的基督教神学家 托马斯 · 托伦斯、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创始人西塞利 · 桑德拉斯女爵士,以 及国际天主教普世博爱运动的创始人卢嘉勒。
  此外,我访问了科学家兼神学家拉尔夫 · 温德尔 · 波尔候。还研究了庭野日敬的生平和著作。他是日本根基广泛的佛教运动立正佼成会的创始人。 我每天还花数个小时在牛津大学的博德利图书馆查阅已故的印度哲学家和印 度第二任总统萨瓦帕利 · 拉达克里希南的论文。
  虽然这些人的情况在本书 2012 年版中并未提及,但是有关他们的事迹 和其他邓普顿奖得主的信息将由职业作家出版社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
  我们发现,这些邓普顿奖得主及其涵盖各行各业的经历和信仰,完全符 合邓普顿的全球化视野,也反映了邓普顿对人生各方面皆可取得进步的信念。
  坚信进步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人可能会有异议,但是邓普顿认定精神进步是可能的, 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衡量的。对进步的信仰是美国历史上对人生和未来价值 观的基本构成部分。在邓普顿看来,他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
  此外,邓普顿的核心投资理念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的乐天精神给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持有投资末日论的悲观厌世者一记耳光。他对未来美好 的憧憬和积极态度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他认为,在自由经济体制下,只要 你能找到有价值却被低估的投资对象,就是一笔划算的交易,终有一日这种 投资交易会大大增值。
  邓普顿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体的价值呈现上涨趋势,包括 市场价值。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到现在,不同市场指数中的多种迹象表明,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指数必定是上升的。尽管中间会经历一些周期性的起起 落落,还要面对全球范围的危机,但市场总体的发展方向肯定是上扬的。长 远来看,没能进场长期持有的人,肯定是损失了一大笔本可获得的金融收益。
  邓普顿的人生也体现了这种乐观的思想。他出身于田纳西州一个小镇的普通家庭,凭借自身的努力跻身于耶鲁大学优等生之列,获得罗德斯奖学金。
  然而,由于首任妻子死于发生在百慕大群岛的车祸,他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抚 养三个子女的责任,七年后才再婚。但他从未因此丧失了对明天的信心和希 望。这种信念帮助他度过了各种难关,也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成功的 投资者及慈善家之一。
  我在此首先提出这七条箴言,是因为正是遵循了这些原则,才让我在多 年前就和邓普顿顺利地合作。在你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更多有关邓 普顿的投资理念和人生哲学。
  本书所有的文字都经过了邓普顿本人的认可。本书文稿由我来执笔,但 是我们的采访录音,皆由邓普顿本人审定,他对本书的终稿进行了编辑,并 认可了本书的观点。凭借这一点,可以说《约翰 · 邓普顿的投资哲学》一书 就是邓普顿的授权传记。
  实际上,我在本书项目伊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可否在书中按照邓普顿 的口吻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阐述;这样的话,本书就是他名副其实的自传, 而我则以联合作者或策划者的身份出现。但是他立即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希 望我有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介绍他的生平时加入我自己的见解。 他认定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阐述,能够更加客观地描述他。
  虽然我是执笔者,但本书所表达的观点均源自约翰 · 马克思 · 邓普顿本人。 在我撰稿的时候,他亲手留下的便条历历在目,本书出版前的手稿上留有很 多他本人的编辑痕迹。有时候,我甚至可以听到他平和的声音,督促我去修 正本书的不当和疏漏之处。
  威廉 · 普罗克特 于佛罗里达州维罗海滩

像邓普顿一样投资 全球投资之父的投资法则 英文修订版

像邓普顿一样投资 全球投资之父的投资法则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高情商沟通》赢取信任、改变人生的说话技巧 仲佳伟 文娅
下一篇:证券投资分析 北京增金思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编写证券投资分析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11-10 07: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